简介:国际关系学院始建于1949年,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,是一所富有优良传统的高等学府。多年来,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和关心学校办学工作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、朱德、邓颖超等同志曾多次来校视察,与师生亲切交谈,给予极大关怀。陈毅副总理亲笔题写校名。邓小平、陈云、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不同历史时期,对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过重要批示。学校曾为新中国第一批“将军大使”开办培训班;20世纪50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;1964年,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;1981年,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;1983年,率先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。
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延安干部训练班
1949年10月16日 学院正式建立,时称“外事干部学校”,为新中国第一批“将军大使”开办培训班
1955年7月 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
1961年12月 改名“外交学院分院”
1964年 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
1965年2月 正式定名“国际关系学院”,陈毅副总理亲笔题写校名
1978年9月2日 中央正式批准重建国际关系学院
1979年 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
1981年 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
1983年 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开设国际政治、国际经济、国际新闻、汉语言文学等交叉复合专业,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
1996年 明确实行“要求高、小而精”的办学原则,实行“提前录取、招生面试”的招录政策
2006年 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,取得优秀成绩,并明确“保持特色、融入主流”的办学定位
2021年10月26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我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,并增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
2024年9月9日 首批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